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表示,民营企业是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升级的主体。
在吴立刚看来◆★◆★,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区别在于两者具有不同的时间跨度和发展特点。“新兴产业是当前由于新技术、新市场需求或者新商业模式的出现而兴起的产业■◆★,特点包括创新性强、增长速度快、能快速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而未来产业具有显著的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前瞻性,是基于长期科学研究和技术突破而转化形成的产业◆■◆■,其更强调长远的发展趋势和潜在的前景★◆■◆。”
曹鹏建议,鼓励国产智算软硬协同★◆,支持大模型创新与应用。算力是训练大模型的基础,只有拥有自主可控的算力底座,国产大模型才能取得先机。此外■◆■,软硬协同才能最大化发挥智算底座的作用。
雷军认为,高校人工智能学科建设的投入也应加大。他建议,通过加强与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从海外引进优秀师资力量,吸引企业高级人才和行业专家进入高校授课等方式,扩大教学力量;同时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拓展到更多专业,引导人工智能赛道的大型企业向高校学生开放实习实践机会,提升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综合素质。
近年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释放出的科创力量有目共睹◆★★。在浩浩荡荡的科创企业大军中,中央企业勇挑重担★■◆★◆◆、敢打头阵。
据张玉卓介绍■◆★★◆■,2023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同比增加32.1%。目标是到202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的占比要达到35%。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受控核聚变等方面要提前布局。
“现在■★◆★‘奋斗者★◆’号正在爪哇海沟进行下潜作业◆★■,开展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合作。”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叶聪如是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新型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容易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介绍,2023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连续成功发射175次,总发射次数突破了500次。
近年来,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变革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特别是2023年以来,以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引起广泛关注。以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为代表的新型人才培养问题,备受各界关注。
张立认为,依托我国的制度优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能够有效维护和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在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中的需求导向和效率牵引作用■◆,形成推进产业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在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吴立刚强调◆◆■,应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要坚持■◆■“四个面向”(指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强化“五育并举”(强调在教育中应该同时重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育人资源供给,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普遍性需要和个性化需求。要不断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改造升级学科专业结构体系★■■★,为人才自主培养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要建立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推进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实行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认为,我国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基础雄厚,具备三大优势条件,包括完整工业体系优势、企业科技创新优势和新型制优势。
曹鹏建议,鼓励国产智算软硬协同★◆★,支持大模型创新与应用。算力是训练大模型的基础,只有拥有自主可控的算力底座,国产大模型才能取得先机。此外,软硬协同才能最大化发挥智算底座的作用。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建议★★■,从义务教育阶段普及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将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内容★★◆★■◆,设置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将相关内容纳入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他提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为民营科创企业打了强心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等,都为网络安全行业带来了发展新机遇■■■■。”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将对教育和就业产生新影响。
“科技成果只有推广应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董事长贾少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相比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能够更好地把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市场需求。
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同时,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每一轮技术革命都带来经济社会质的跃升。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中央企业产业升级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表示◆■◆。
张立提到★■★,近年来■■■◆,我国产业链骨干企业加快壮大,专精特新企业加速涌现,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2012年以来,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总额增长近3倍■■◆★◆,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55%◆◆◆◆,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从2012年的17.6万件提高到2022年的55.5万件■■。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塔董事长张志勇高度认可■■。他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不断夯实人才基础,培育战略人才和顶尖科技人才。要加快培养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也要注重培养以卓越工程师为代表的工程技术人才和以大国工匠为代表的技术工人。■◆◆◆”
吴立刚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这些产业可能在当前还不是主流★■,但在未来有望成为主导产业,对经济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近年来,新一代运载火箭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创新驱动下,已经形成了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容易说■◆◆。
近年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释放出的科创力量有目共睹。在浩浩荡荡的科创企业大军中,中央企业勇挑重担、敢打头阵■■◆。
雷军认为★■,高校人工智能学科建设的投入也应加大。他建议,通过加强与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从海外引进优秀师资力量,吸引企业高级人才和行业专家进入高校授课等方式,扩大教学力量◆★★;同时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拓展到更多专业,引导人工智能赛道的大型企业向高校学生开放实习实践机会,提升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综合素质。
自2023年9月被首次提出后■◆★★■■,新质生产力便成为中国经济的热词。2024年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又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更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
全国政协委员吴立刚◆■■,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院长◆◆★★,主要从事智能控制与系统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已培养出20余名博士和40余名硕士,多名学生入选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
丁洪建议,进一步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共享平台★★■■,改革科技成果转化评价体系,加强央企、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
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同时■◆◆■■★,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
4年间,“奋斗者”号累计完成230次下潜,其中25次深度超过万米★◆,实现32人完成海底万米作业,持续刷新万米下潜人次的纪录。
近年来,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变革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特别是2023年以来■★◆■■■,以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引起广泛关注。以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为代表的新型人才培养问题,备受各界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吴立刚■◆■◆◆■,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院长,主要从事智能控制与系统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已培养出20余名博士和40余名硕士,多名学生入选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
自2023年9月被首次提出后,新质生产力便成为中国经济的热词。2024年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又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更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
多位代表委员一致认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最具领先优势和发展潜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增长引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科技创新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他们围绕各自所在领域,为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言献策。
他提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为民营科创企业打了强心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等,都为网络安全行业带来了发展新机遇◆■★★。”
吴立刚认为★■■★,新型人才是具备多维度发展特点的人才,不仅具备高水平的科技创新能力,还要在不同领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同时还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和全球化竞争的能力。
张立认为,依托我国的制度优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能够有效维护和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在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中的需求导向和效率牵引作用★■,形成推进产业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近年来■◆★■◆★,新一代运载火箭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创新驱动下◆★■■★■,已经形成了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容易说★★。
容易向记者透露◆■★:★◆■■◆“在新型火箭的设计过程中,研制团队将继续发力新技术应用,在智慧火箭方面进行实际的工程应用,以进一步提高任务成功率,保障航天员安全。为了优化中国空间站运营阶段的运营成本,新型运载火箭的一子级箭体结构将按照可重复使用来设计。◆◆★★■★”
齐向东认为,民营企业不仅是突破重大科学技术的生力军,也是储备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可以通过促进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为新经济新技术发展注入人才的“源头活水◆◆■★◆”,汇聚创新人才的蓄水池。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建议,从义务教育阶段普及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将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内容,设置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将相关内容纳入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中央企业产业升级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表示。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科技创新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他们围绕各自所在领域,为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云事业部总裁曹鹏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2023年全球科技行业的发展令人振奋。大模型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显著提升,为AI技术应用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加速了科技行业发展■◆■■,也推动了实体产业增长◆■★■★◆。
丁洪建议◆◆◆◆★,进一步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共享平台,改革科技成果转化评价体系,加强央企、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
在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吴立刚强调★■★◆◆■,应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要坚持“四个面向”(指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强化“五育并举”(强调在教育中应该同时重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育人资源供给,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普遍性需要和个性化需求◆★◆★。要不断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改造升级学科专业结构体系■★◆,为人才自主培养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要建立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推进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实行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机制。
齐向东认为★★★★,民营企业不仅是突破重大科学技术的生力军★★★■,也是储备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可以通过促进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为新经济新技术发展注入人才的“源头活水”■★,汇聚创新人才的蓄水池。
◆★★“可利用数智化手段为生产服务要素提供精准供需对接■★,让★■◆‘上门经济’‘体验经济◆★◆■’‘银发经济★★★◆’等新业态新需求推动经济增长,成为吸纳就业的新渠道■◆◆■■。◆◆★★”在就业方面★◆■,姚劲波建议,通过专业系统的培训,输出更多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技能人才。
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除了人才自身培养,如何挖掘更多人才同样重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丁洪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我国人才规模庞大,但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尚未出现颠覆性的创新成果。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同单位、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合作机制需进一步灵活。■★◆◆■”
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可利用数智化手段为生产服务要素提供精准供需对接,让‘上门经济■★’‘体验经济’‘银发经济’等新业态新需求推动经济增长★■■★,成为吸纳就业的新渠道。★◆◆”在就业方面■★◆,姚劲波建议■◆,通过专业系统的培训■★◆,输出更多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技能人才。
“科技成果只有推广应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董事长贾少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相比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能够更好地把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市场需求★■★。
除了人才自身培养,如何挖掘更多人才同样重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丁洪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我国人才规模庞大,但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尚未出现颠覆性的创新成果◆■★。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同单位、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合作机制需进一步灵活。”
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云事业部总裁曹鹏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2023年全球科技行业的发展令人振奋。大模型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显著提升,为AI技术应用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加速了科技行业发展,也推动了实体产业增长。
上天入海只是中国科技创新诸多新突破的一个侧影。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3年,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有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等高端装备研制取得长足进展,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8.6%★■★◆■。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已达344.4万家,2023年新增注册相关企业98.2万家◆■■,与2022年同比增加24.1%。成立在1~5年的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占比52.8%。
作为“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总设计师,叶聪见证并亲历了新时代中国科技创新的脚步■■★★■。在他看来★■★,科技创新既要迎难而上敢“啃★◆■★■★”硬骨头,更要重视培育颠覆性的原创科研成果■★■★◆◆。
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表示■◆■,民营企业是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升级的主体。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已达344.4万家◆★★■★,2023年新增注册相关企业98.2万家■■★■■★,与2022年同比增加24.1%。成立在1~5年的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占比52■■.8%。
张立提到,近年来★★,我国产业链骨干企业加快壮大★◆★★◆■,专精特新企业加速涌现,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2012年以来,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总额增长近3倍,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55%,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从2012年的17★■■◆◆★.6万件提高到2022年的55◆★■★.5万件。
曹鹏强调,大模型的训练具备特殊性◆■■■◆,需要以GPU为核心的算力底座★◆◆。我国要抓住技术创新的机遇,就必须发展自研技术,构建国产化数字基础设施。
在吴立刚看来,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区别在于两者具有不同的时间跨度和发展特点。“新兴产业是当前由于新技术、新市场需求或者新商业模式的出现而兴起的产业,特点包括创新性强、增长速度快、能快速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而未来产业具有显著的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前瞻性,是基于长期科学研究和技术突破而转化形成的产业,其更强调长远的发展趋势和潜在的前景。”
曹鹏强调,大模型的训练具备特殊性,需要以GPU为核心的算力底座。我国要抓住技术创新的机遇,就必须发展自研技术,构建国产化数字基础设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新型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容易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介绍,2023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连续成功发射175次,总发射次数突破了500次。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将对教育和就业产生新影响★■★。
据张玉卓介绍,2023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同比增加32.1%。目标是到202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的占比要达到35%◆■。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受控核聚变等方面要提前布局■◆★■■。
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吴立刚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这些产业可能在当前还不是主流◆◆★◆★,但在未来有望成为主导产业,对经济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每一轮技术革命都带来经济社会质的跃升。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吴立刚认为,新型人才是具备多维度发展特点的人才,不仅具备高水平的科技创新能力★★■■★,还要在不同领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同时还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和全球化竞争的能力。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塔董事长张志勇高度认可◆★。他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不断夯实人才基础,培育战略人才和顶尖科技人才。要加快培养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也要注重培养以卓越工程师为代表的工程技术人才和以大国工匠为代表的技术工人。◆★★◆■”
2月23日19时30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七运载火箭在文昌点火升空,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距离上次仅过去70天■◆。
容易向记者透露◆■■:“在新型火箭的设计过程中★★,研制团队将继续发力新技术应用■★★■★◆,在智慧火箭方面进行实际的工程应用,以进一步提高任务成功率,保障航天员安全◆■◆■。为了优化中国空间站运营阶段的运营成本■◆,新型运载火箭的一子级箭体结构将按照可重复使用来设计。◆◆★”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认为,我国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基础雄厚,具备三大优势条件★◆◆■★,包括完整工业体系优势、企业科技创新优势和新型制优势。
上天入海只是中国科技创新诸多新突破的一个侧影。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3年■★◆★◆,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有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等高端装备研制取得长足进展◆★★,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8.6%。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4年间,◆◆★★“奋斗者”号累计完成230次下潜,其中25次深度超过万米,实现32人完成海底万米作业,持续刷新万米下潜人次的纪录■★◆■。
2月23日19时30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七运载火箭在文昌点火升空■■■,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距离上次仅过去70天◆★■。
多位代表委员一致认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最具领先优势和发展潜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增长引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作为“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总设计师◆★★,叶聪见证并亲历了新时代中国科技创新的脚步。在他看来,科技创新既要迎难而上敢“啃■■”硬骨头,更要重视培育颠覆性的原创科研成果。
“现在‘奋斗者’号正在爪哇海沟进行下潜作业,开展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合作◆◆■■■。◆■■”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叶聪如是说■■■★★◆。